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论文称,研究人员对气候过冲(overshoot,指允许升温暂时超过巴黎协定规定的1.5°C)情景使用度和接受度的日益上升提出担忧,认为气候过冲之后,想在当前预想的时间框架内逆转全球变暖或许很难。
论文作者认为,事实上,限制全球升温或许才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有效策略。
据论文介绍,巴黎协定对全球升温的乐观限制为比工业化前气温高1.5°C。有人提出,暂时性超过这一目标即专业术语称为“过冲”,再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让之后的升温回到1.5°C以下或许是可能的(虽然这可能要依赖碳捕获技术的发展)。不过,过冲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不明确。
基于此,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过冲路径和长期气候稳定进行模型模拟。他们发现,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风险因发生或不发生过冲的情景而异。同时,过冲后的气温下降可能无法实现,因为较强的地球系统反馈产生的变暖放大效应可能会造成长期升温。
本项研究还发现,在过冲后,地球系统的许多方面如物种丰度、碳储量和陆地生物多样性等,可能回不到过冲前的水平。论文作者强调,即使过冲后气温下降,海平面也会持续升高。因此,降低全球气温比尝试在过冲后让全球升温稳定下来更容易避免气候风险。
论文作者指出,过冲情景依赖于未来碳去除成本相对当前成本下降的可能性。任何能开发出的预防性碳捕获系统将需要在过冲后去除约数千亿吨的碳,才能避免高风险结果。不过,目前对技术、经济和可持续性的考虑可能让这类系统难以在这些层面运作。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该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不能对过冲后各种变化的可控性过度自信,只有快速减少排放才是限制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完) 【编辑:甘甜】 新闻结尾
{error: RateLimitError}的相关文章
文明的坐标丨“时间建筑”北京钟鼓楼的相关文章
中国倡导的“原子造福全球南方”理念首次写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决议
劳模和艺术家双向奔赴献上“致敬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主题展览
“洋弟子”在布里学做豆腐 直呼不容易!
旅客利用改装手机藏匿黄金进境被海关查获
李强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
湖北省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干永平被开除党籍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勇敢跳出舒适区,土生土长香港姑娘:中华民族要知道根在哪里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丨邓元山:耕耘航发路 铸造“中国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改造更新任务将越来越重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旅客实现平均5秒通关
全国首届船旗国监督检查技能竞赛在浙江举行